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最高法院

:::

最高法院審理110年度台上字第5216號曾威豪等殺人案件新聞稿(111-刑27)

字型大小:
正義女神

壹、本院判決摘要

一、曾威豪、劉芯彤、王俊傑、張昱謙(原名張福生)、樊豪、葉品成、張繼誠、劉瀚陽、王思凱等(下稱曾威豪等9人)殺人案件,經臺灣高等法院108年度重矚上更一字第22號判決。檢察官、曾威豪等9人分別提起第三審上訴。

二、本院於民國111年10月5日以110年度台上字第5216號判決,從程序上駁回檢察官、曾威豪等9人之上訴,全案確定。

貳、第二審判決情形(詳如附件)

叁、第二審認定事實(案情)摘要

曾威豪、劉芯彤前因與臺北市信義區SPARK夜店安管人員衝突而心有不甘,乃透過蕭叡鴻以通訊軟體、電話聯絡等方式,直接或輾轉糾集王俊傑、張昱謙、樊豪、葉品成、張繼誠、劉瀚陽、王思凱等70餘人(其中蕭叡鴻、周譽騰等61人、少年王○傑經判處罪刑確定,陳致霖〈已歿〉經判決不受理確定,少年劉○愷、甘○維、周○甫、謝○鎧經裁定付保護管束確定)於103年9月14日凌晨1時許,先於大佳河濱公園集合,或自行前往該夜店理論尋釁,於聚集多數人且隨時可增加狀態下,與夜店安管人員楊文政、陸韋皓、李家信及到場處理之(著便服)警員莊瑞源、薛○國發生三波肢體衝突,並以徒手、腳踹、持紅龍柱、棍、棒等方式,毆打、攻擊安管人員及警員,致薛○國傷重死亡。

肆、本院判決理由要旨

一、第二審法院就如何認定曾威豪等9人所為均該當修正前刑法第 283條後段、第277條第 2項前段聚眾鬥毆傷害致人於死犯行,已依卷存資料,分別論述剖明其調查取捨證據之結果及憑以認定犯罪事實之心證理由,並說明曾威豪等9人所為並非僅係在場助勢,與蕭叡鴻等人均有聚眾鬥毆傷害之故意及犯意聯絡,且客觀上能預見薛○國死亡之結果,就曾威豪等9人供稱沒有下手、無傷害犯意、未預見薛○國死亡等辯詞,及檢察官主張曾威豪等9人涉犯修正前刑法第135條妨害公務罪嫌、第136條聚眾妨害公務罪嫌,暨應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12條第1項前段規定加重其刑等各節,認非可採,併依調查所得證據予以論述指駁甚詳,核其各論斷說明俱與經驗及論理等證據法則無違。

二、第二審判決認108年5月29日修正之刑法第283條(刪除原條文後段「下手實施傷害者,仍依傷害各條之規定處斷」規定)屬刑法第2條第1項所指法律有變更,且修正後之法律未較有利於被告,乃適用修正前第 283條後段、第277條第2項聚眾鬥毆傷害致人於死罪論處,尚無違誤。

三、關於量刑部分,第二審判決已依卷證,綜合考量刑法第57條科刑等一切情狀,並說明被告等人僅因曾威豪、劉芯彤與夜店安管人員之糾紛,即糾眾尋釁,恣意動用私刑群毆薛○國,致其傷重死亡,對被害人及其家屬造成無法彌補之重大損害,兼衡其等犯罪手段、智識程度、家庭狀況等情,量處各所示之刑,無濫用權限之違法。

四、檢察官、曾威豪等9人上訴意旨,係對於事實審法院已明白論斷指駁之事項再事爭辯,或就事實審法院判斷證據證明力之職權行使,或就量刑裁量權之合法行使,徒以自己之說詞,任意指為違法,且為單純事實之爭執,俱非適法之第三審上訴理由,均予以駁回。

                     刑事第七庭審判長法 官 段景榕

                                           法 官   沈揚仁

                                           法 官   楊力進

                                           法 官   汪梅芬

                                           法 官   宋松璟

檔案下載

  • 最高法院審理110年度台上字第5216號曾威豪等殺人案件新聞稿(111-刑27)doc
  • 發布日期:111-10-05
  • 更新日期:111-10-05
  • 發布單位:最高法院
回頁首